上海合作组织环保信息共享平台专家研讨会成功
2021年是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为丰富上合组织20周年环保合作成果,2021年4月20-21日,上合组织环保信息共享平台专家研讨会在上海成功召开。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由中国生态环境部指导,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和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主办。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柬埔寨等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区域环境中心、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生态环境部及直属单位、有关地方部门、研究机构与企业界代表100余人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旨在分享上合组织环保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进展与成果,促进上合组织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政策规划与技术交流,推进开展环保产业与技术交流合作。会议包括开幕时段、引导发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政策和措施”、“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修复-案例和经验”和“共建上合组织环保信息共享平台”三个单元。
在开幕时段,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肖学智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进展,对上合组织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提出建议,强调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深化务实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并表示欢迎各国代表出席今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阿希莫夫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是上合组织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上合组织重要合作领域之一。上合组织成员国环境部长会和专家会是该领域的重要工作机制。他表示,上合组织国家应加强建设性合作,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荒漠化防治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各国研究和学习。
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表示,新冠疫情的爆发和全球大流行凸显了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需要坚持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今年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呼吁各国在制定经济复苏政策时统筹考虑环境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危机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从优化生态空间格局、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岛建设、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介绍了上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展。他表示,上海正在积极争取建立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愿与各方加强交流、深化共识,进一步在环保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等领域开展合作。
在引导发言环节,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翟桂英详细介绍了全球和上合组织国家生物多样性趋势、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开展的国际合作进展,并就未来上合组织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展望,包括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深化科技合作、推动务实合作等。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政策和措施”环节,来自世界资源研究所、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6位外方代表和国际组织介绍了全球及各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政策、措施以及成功经验与挑战。中国环境科学院生态所自然保护地研究室主任王伟介绍了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政策基础及内容,并提出了未来自然保护地建设展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对外合作交流部主任张志强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需求、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风险,并分享了“一带一路”合作政策和实施效果。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邓葵介绍了新疆生态环境现状、主要生态问题和挑战,并分享了新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对策。
在“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修复-案例和经验”环节,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柬埔寨环境部、全俄生态科学研究院、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的4位外方代表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在加强亚太地区环保合作的作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荒漠化防治法律基础,以及企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实践。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所长王敏介绍了上海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城市方面的经验,并分享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与成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包安明从沙漠灾害治理、盐碱化治理、盐碱产业资源化再利用等方面分享了新疆荒漠化防治进展及成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孟卫萍从防沙治沙、防沙用沙和生态循环利用三个方面介绍了陕西榆林神木市生态修复情况及成效。中国水环境集团上海嘉定公司、亿利生态集团等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系统、库布其治沙模式等。
文章来源:《测绘地理信息》 网址: http://www.chdlxx.cn/zonghexinwen/2021/0504/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