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看类词”成员的地理历史演变
一、引言
常用词是词汇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看类词是常用词范畴,从古至今汉语看类词较多,仅不太冷僻的单音节词就有近百个,看类词“纵”向的历史研究有很多,如张永言和汪维辉(1995)、白云(2005)、尹戴忠(2008-2012)等,但看类词“横”向成员的地理演变却尚无系统地分析考察。那么,通过对该语义场中的上位词进行“横”向描写,南北方言间会有什么不同?再结合历史文献,历时“纵”向的成员分布又与南北方言的“横”向分布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结合历史文献和GIS地理信息地图,是否可以分析出汉语南北方言中看类词发展变化轨迹呢?笔者在观察“横”向汉语方言地理分布和探寻南北差异地理演变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不仅可以更加清楚的展现看类词在“横”向成员的明显差异,而且尝试给出成员的地理演变轨迹。
二、汉语方言的“横”、“纵”分布
看类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成员主要有7个,分别是:看、瞧、瞅、覒(眊)①、睇、觑、相。其中,“看”的分布最广②,是看类词在汉语方言中的主导词,几乎遍及汉语方言的所有地区。“瞅”使用范围是北方地区的东北官话、北京官话、中原官话、西北官话及晋语;“瞧”分布于北方地区的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西南官话及江淮官话;“覒(眊)”分布于北方地区的中原官话、西北官话和晋语。“睇”使用于粤语的大部分和闽语的少部分;“觑”分布于闽语和吴语;“相”主要分布于闽语、吴语和赣语。具体的“横”向的地理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37个方言点看类词成员的地理分布看 瞧 瞅 覒(眊) 睇 觑 相 其他东北 哈尔滨 + + +北京 + + +冀鲁 济南 + +胶辽 牟平 + +中原 洛阳 + +万荣 + + +官话 西北西安 + +乌鲁木齐 + +银川 + +西南成都 + + +柳州 +贵阳 +徐州 + +扬州 + +南京 + +武汉 +晋语 太原 + + +忻州 + +江淮崇明 +丹阳 +苏州 + + + 张上海 + +宁波 + +南部 金华 +温州 + 张徽语 绩溪 +湘语 长沙 +娄底 +赣语 南昌 + +客家话 梅县 + 睐粤语 广州 +东莞 +北部吴语闽语福州 +建瓯厦门 + + + +海口望平话 南宁 +
在地理分布上,南北方言看类词成员截然不同。北方地区,看类词成员是“看、瞧、瞅、覒(眊)”;南方地区,成员排斥“瞧、瞅、覒(眊)”,取而代之的是“睇、觑、相”等。
在汉语史长河中,看类词“纵”向主要成员有“见、视、观、看、瞧、瞅”等。其中,“见、视、观”在表示视向接触的一般看义时,是上古时期的高频词汇,且在中古汉语时期仍占主要地位;“看”则在魏晋南北朝开始至今在汉语史中一直占据主导词地位③;“瞧、瞅”是近代汉语时期的高频词汇,前者始见于北宋,后者始见于元代,二者都多出现于元杂剧和元曲中,带有口语和北方色彩。
总之,对比“纵”向历史演变与“横”的地理分布,成员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纵”向的主要历史成员与北方方言成员惊人的相似,与南方方言成员却毫不相干。
三、南北成员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比“横”和“纵”的成员分布,“看”一直存在,因为其是书面语、通语词汇;“瞧、瞅、睇、觑、覒(眊)、相”是否都具有地域特色?地理分布自古至今又有着怎样的变化?我们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GIS地理信息地图一一进行分析考证。
(一)北方方言成员 北方方言的看类词成员有:看、瞧、瞅、覒(眊)。“看”是通语成员,在现南北方言中仍然使用。
“瞧”本义指目昏花,表看义始见于北宋,多见于北方的元杂剧和元曲中,例《关汉卿·书所见》:“笑眼偷瞧,文谈回话,真如解语花。”元杂剧《货郎旦》第一折:“他那里闹鑊铎,我去那窗儿前瞧破,那贱人俏声儿诉一和。”元曲《红绣鞋》:“又那里挨窗儿听,倚门儿瞧。”贯云石《代人作》:“醉阑乘兴会今宵,低低道,无语眼儿瞧。”明清之际的杂剧和戏曲大多继承元杂剧和元曲,“瞧”也得以进一步发展,如孟称舜《娇红记》第十出:“小丫头,你晓什么,你且去瞧瞧奶奶,若寻我,来说我知道。”《雍熙乐府·集贤宾·秋忆》:“我和他既相知恨不相见早,他烛花前将锦筝来斜抱,划的又背着人偷用眼儿瞧。”上述引文表明:“瞧”最初通行于北方的元曲和元杂剧,主要流行于北京官话、中原官话和冀鲁官话区。对比现代北方方言“瞧”的分布范围,发现“瞧”使用地域有所扩大,大体是从东北部沿海地区自北向南推进,到达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区。
文章来源:《测绘地理信息》 网址: http://www.chdlxx.cn/qikandaodu/2021/0209/452.html